2016年4月20日星期三

每天五分钟按摩五个穴位 从此不再打呼噜

  导读:打呼噜是一种常见的睡眠现象,我们对它司空见惯、不以为然,其实有可能是我们身体某个部位疾病的前兆,请大家不要对它漠视。 治疗打呼噜的方法有药物治疗、饮食疗法、推拿法等等,我们搜集了一些治疗打呼噜的穴位方法疗法,建议大家要在医生指导下治疗。

 治疗打呼噜的穴位阴陵泉穴丰隆穴中脘穴天枢穴迎香穴

    1、阴陵泉穴

    此养生穴位是脾经的五输穴里的合穴,善于调节脾脏的功能。脾主运化,利水渗湿,湿生痰,所以阴陵泉也具有很好的强身、祛痰作用。阴陵泉在小腿内侧,胫骨内侧髁后下方凹陷处。

    2、丰隆穴

    此养生穴位更是一个祛痰、止咳的著名穴位,说它是穴位里的祛痰、止咳明星并不为过。为什么呢?丰隆属于足阳明胃经,是胃经的络穴,属于胃经,又联络脾经。脾主运化,脾虚则水湿不化,易聚集而成痰,丰隆调胃和脾两大脏腑,除湿祛痰效果尤为明显。中医常用它来治疗咳嗽、哮喘等呼吸系统疾玻丰隆很好找,它在小腿外侧,外踝尖上8寸。

    3、中脘穴

    此养生穴位是腑的会穴,凡是脾胃失调、运化失常导致的各类脏腑相关疾病都可以用中脘治疗。肺脏病变的咳嗽、哮喘等以及脾虚引起的痰多等问题,用中脘都有极好的效果。中脘既能宣肺,又能祛痰,是治疗打鼾的理想穴位。中脘在上腹部,肚脐上4寸。

    4、天枢穴

    此养生穴位在腹中部,离肚脐眼正中2寸。取穴的时候从肚脐眼正中向左或者右量2横指即是。天枢属于胃经,又靠近胃部,所以它调理胃肠、补虚化湿的作用很好,湿生痰,用它与中脘协同作用,能够增强治疗打鼾的功效。

    5、迎香穴

    手阳明大肠经循行的途径环绕到鼻子下方两侧,刺激这条经络上的特定穴道可以调节鼻部的气血循环,使得鼻部的症状缓解改善。

    中医提醒:“寸”是指同身寸,一般把手指的拇指关节宽度作为1寸,把除拇指外的4个手指并拢伸直,与中指近侧指关节横纹水平的4指宽度作为3寸。按揉就可以,每天早晚各1次,每个养生穴位按摩5分钟,可以按照阴陵泉—丰隆—中脘—天枢的顺序来做。

    我们还可从饮食上缓解打呼噜的症状,比如蜂蜜、大枣、香蕉、香瓜、香菇、香菜、香芹、香葱等等有助缓解疲劳的食材。

    食疗小偏方

    葱白

    方法:每晚睡觉前取新鲜的葱白一根,嚼食之(依个人品味食用,切勿多食,以免影响睡眠),连续食用一周,然后看效果,如果有效果则继续,直至治好为止。

    花椒

    花椒5-10粒,睡前用开水泡一杯水,待水凉后服下(花椒不服下),连服5天,可治疗打鼾。

    生活小贴士

    1、选择适当的枕头,以免引起呼吸不畅。

    2、.增强体育锻炼,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3、避免烟酒嗜好,因为吸烟能引起呼吸道症状加重,饮酒加重打呼噜、夜间呼吸紊乱及低氧血症。尤其是睡前饮酒。

    4、睡前禁止服用镇静、安眠药物,以免加重对呼吸中枢调节的抑制。

    5、采取侧卧位睡眠姿势,尤以右侧卧位为宜,避免在睡眠时舌、软腭、悬雍垂松弛后坠,加重上气道堵塞。可在睡眠时背部褙一个小皮球,有助于强制性保持侧卧位睡眠。

http://xueweitu.iiyun.com/zixun/556.html

2016年4月4日星期一

人體去火的三大穴位(轉載)





上火嘴起泡,按摩3大去火穴()。冬季乾燥,人們容易上火,嘴還易起皮或起泡。如何去火呢?人們除了吃些去火的食物外,還可通過穴位按摩達到去火的目的。中醫認為,人體有三大去火穴,常按摩這三大去火穴,可除燥去肝火。

1
、太沖穴

太沖穴位於大足趾和第二個足趾之間的縫隙向上1.5釐米的凹陷處。由於它屬於足厥陰肝經,因此按摩此穴對肝火旺盛帶來的上火症狀效果非常好。生氣(肝火)時按太沖穴,如果把手放在太沖穴上,稍用力就會感覺非常痛,說明肝火比較旺盛,那更要多按摩這個穴位。

按摩手法:在按摩太沖穴前,先用熱水泡腳約10分鐘,然後用大拇指從下向上推揉3分鐘即可。

2
內庭穴

內庭穴位於足背,當第2、第3趾間,趾蹼緣後方赤白肉際處。取穴時,正坐垂足或仰臥位,在第2 蹠趾關節前方,第2、第3趾縫間的紋頭處。

內庭穴最顯著的一個特點就是可以瀉胃火。凡是胃火引起的牙痛、咽喉痛、鼻出血、口臭、胃酸、便秘都可以揉內庭穴,它的祛熱、祛胃火效果非常好。

內庭穴是足陽明胃經的滎穴。有泉水已成小流的意思。《靈樞? 本輸》中說:內庭,次趾外間也,為滎。滎穴有清胃瀉火、理氣止痛的功效,可以說是熱證、上火的剋星。《難經? 六十八難》中指出:滎主身熱。說明滎穴主要應用於發熱病症。

我們怎樣判斷自己胃火的大小呢?一般來說,口臭、胃酸、便秘多是胃火惹的禍。朱丹溪在《局方發揮》中指出:平時津液隨上升之氣鬱積而成,鬱積之久,濕中生熱,故從火化,遂作酸味,非熱而何?意思是說,津液隨氣上升而鬱積生熱,時間長了就要化生為火,口中酸味便是由這熱引起的。口臭和便秘也表明體內有胃火。

如果你同時存在口臭、胃酸、便秘這 個問題,就可以確定是有胃火了。這時若能針刺內庭穴,則有很好的瀉火功效。

平時也可多用指端按壓此穴,按壓時,以一側拇指的指端按住此穴,稍用力按壓,以酸脹感為宜,每側1 分鐘,共2 分鐘,每天堅持按摩。

此外,若能同勞宮穴一起按摩,效果則更佳。勞宮穴為手厥陰心包經上的要穴,它在手掌心第2、第3掌骨之間,握拳屈指時中指尖指向的地方即是。本穴屬火,本穴氣血的主要變化是脾土中的水濕氣化為氣,此氣性乾燥,隨中沖穴傳來的熱燥之氣直上天之天部,表現出火的炎上特徵,故其屬火。之所以它能去熱除口臭,是因為它是心包經上的滎穴,所以清熱瀉火也是它的一大功能。我在臨床上也常用它來治療由於身熱或者內熱引起的口瘡、口臭,效果突出。

很多人一上了年紀,消化功能就會大大減退,出現消化不良、不愛吃東西、腹脹、排便困難等症狀。這時若能通過刺激內庭穴來改善,也是一個不錯的辦法。經常刺激內庭穴還可以改善因胃火大引起的痘痘問題。

想讓痘痘快點兒消失,除了不要吃過於油膩的食物外,可每天用手指指端按壓內庭穴,力量要大,依據個人的承受能力,以能接受為度,最好在每天早上7~ 9點的辰時(胃經當令)按摩效果最佳。

一般來說,胃火大的人比較能吃,消穀善饑,這樣也容易引起肥胖。你若想通過抑制食欲來控制體重,仍舊可以找內庭穴來幫忙。內庭穴能抑制食欲的主要原因,還是在於它能夠瀉胃火。刺激內庭穴可以將胃裏面過盛的火氣降下來,從而降低食欲。你可以在每天早晚堅持用大拇指輕輕揉動此穴100 次,以有酸脹感為宜。

3
、合穀穴

取穴方法 合穀穴最好找了,我們平常說的虎口就是。人體合谷穴位於手背,第12掌骨間,當第2掌骨橈側的中點處。
  
簡便取穴:以一手的拇指指骨關節橫紋,放在另一手拇、食指之間的指蹼緣上,當拇指尖下是穴。

合谷穴屬手陽明大腸經,並且中醫講肺與大腸相表裏。如果你有牙疼、耳鳴、眼睛紅腫、鼻出血、頭痛、咽喉腫痛、便秘、發熱、口幹,或者臉上的青春痘一個接一個不停地往外冒,就可以按合穀穴來消消火。

按摩手法:由於這個穴位按摩起來也比較方便,因此沒有固定的次數,有空的時候按一按就可以了

2016年3月5日星期六

国医大师贺普仁:“一针一得”治百病

国医大师贺普仁:“一针一得”治百病

1 转睛功 按揉承泣穴
两年前,85 岁的贺普仁在中央电视台《中华医药》节目中表演穿针引线,令人吃惊,但是
很多人却不知道,他在52 岁时眼睛差点瞎了。贺普仁回想起来,与自己在非洲的工作有很
大关系。贺普仁说:“那地方热,出汗特别多。汗也是血的一部分,‘目得血而能视’,如果
这血不充足,就不能供给眼睛,视力就必然下降。经过检查说是有轻度的白内障,白内障也
没办法治,只能是等着以后失明了再做手术,换个晶体就行了。”

贺普仁说:“从那时起我就觉得这眼睛没什么希望了,好多老年白内障都是两三年就不
行了,就要手术。我当时压力很大,因为我们针灸就要用眼睛找穴位,没有眼睛,工作就受
到很大影响。”贺普仁当时正在研究火针,如果一旦停下来,多年的心血就有可能付之东流。
白内障不治,不手术,肯定是要失明的。贺普仁只能自救,练起了中医传统的转睛功。转睛
功很简单,双目微闭,全身放松,开始是顺时针转动眼球36 次,而后是逆时针转动36 次。
贺老相信这样长期坚持锻炼,对很多病都有疗效,不仅仅是白内障,老花眼、近视眼都有治
疗和预防的作用。如果闭眼转睛不便,也可以睁眼转睛。

这么简单的功法能遏制白内障?很多人都难以相信。

“这种功法使局部的经络通畅,气血运行加快,有些废物随时随地就吸收了,这样白内
障就形成不起来。”贺普仁说。

中医认为全身有很多大的络脉分支,分布在眼睛上。眼睛里的络脉如果有“瘀滞”,就
会形成白内障,转睛是自古以来就有的养眼方法,古人认为这样可以疏通眼睛中的络脉,化
除“瘀滞”。

现代医院也发现,眼睛是我们人体代谢最缓慢的器官,而转睛可以促进眼睛内部微血管
扩张和血液循环,从而改善晶状体的新陈代谢,促进病变和渗出物的吸收,有助于早中期白
内障的控制。

贺普仁曾幽默地说:“本来我等着失明了,等了几十年,也没有失明,现在也没有手术。”
贺普仁的养眼功还不止转睛,他还有一个秘密就是按揉承泣穴。早在47 岁那一年,贺
普仁眼睛就发花,视力减退,配过150 度的老花镜来看书。为了中止老花眼,贺普仁每天醒
来第一件事,就是按揉承泣穴。

承泣穴是胃经的穴位,如下图所示。胃经多气多血,揉这个穴位直接对眼睛供血有帮助。
承泣穴的位置就是我们目视前方,眼球正下方的眼眶位置,很容易找到。

2 腰胯痛用伏兔穴

得了腰胯痛,病人不仅疼痛不堪,生活很不方便,而且很难用单一的原因来说明患者为
什么得了腰胯痛。腰胯痛是一种病症,就是腰痛连及胯(髋、股)部,多为双侧,也可能是
单侧,可由多种病变引起。

得了腰胯痛的病人,一般都会出现这些症状:(1)单侧或双侧腰部、臀部及胯部疼痛;
(2)遇阴雨寒冷则加重或腰痛如刺,痛有定处;(3)或者是腰部隐隐作痛,神疲乏力,反
复发作,遇劳则甚。

发现自己得了上面这些症状的病人,一定要多注意自己的健康,您很可能是得了腰胯痛。
按中医的说法,腰胯痛是因为感受风寒湿邪,经络痹阻,导致气血运行不畅;或因跌扑闪挫,
以致经络受损,气血阻滞不通,导致了腰胯痛。

用伏兔穴治腰胯痛

针刺伏兔穴治腰胯痛的绝招,排在《一针一得》秘籍中第四秘的第24 条,贺普仁说:
“腰胯痛:针伏兔。”

穴名:伏兔穴之名出自《黄帝明堂经》,别名“外勾”。
类属:足阳明胃经穴。
适应症:主治下肢病症。常用于下肢痿痹,膝冷。
操作:直刺1~2 寸。

治疗腰胯痛最好的办法,是请专业医生针灸,非专业人士请勿施针。如果不便施针,患
者可以在自己家里,通过贺普仁的独穴原理进行辅助治疗或保健。

伏兔穴简易取法:医生用手掌根部放在患者膝盖骨最高处,然后整个手掌放平,中指尖
所在位就是伏兔穴。如上页图所示。《黄帝明堂经》上说伏兔穴“在膝上六寸起肉”。
砭石保健法
伏兔穴是足阳明经穴位,这个胃经上的穴位治疗腰胯痛和骨头相关的疾病等看上去有点
远。可是从中医原理上讲,这看似骨头的问题,根源却在胃,胃经能为骨骼提供滋养,所以,砭石或者点按伏兔穴对于治疗腰胯痛、腰痛,有一定的辅助治疗和保健效果。
操作方法:如下图所示,顺着自己的大腿和膝盖找到伏兔穴之后,用砭石点刺,缓缓施
力,然后慢慢松开,以皮肤微微泛红为度。
艾灸保健法
用艾条温和灸,让艾条燃着的一端接近施灸部位的皮肤,保持一定距离,患者只觉温热
而无灼痛感,每次10~15 分钟,每天1~2 次。对缓解疼痛有较好疗效。
3 膝痛用风府穴
人到中年以后,很容易沦为“膝痛一族”,中医认为,膝痛是因为风寒湿邪乘虚而入,
侵袭膝部并留驻关节之内而引发疼痛。现代医学所指的各类型膝部关节炎,都可能引发膝关
节疼痛。膝关节炎的病因比较复杂,包括慢性损伤、肥胖、老化、超负荷运动、饮食、性别、种族、环境、细胞因子以及免疫因素等等。目前现代医学治疗只能改善症状,减轻痛苦,并且必须坚持治疗才能达到较理想的效果,症情严重者,则可考虑西医手术治疗,而中医针灸较为简单有效。

中医文献说风府穴
穴名:风府穴之名出自《素问》、《灵枢》,别名“舌本”、“鬼穴”、“鬼枕”。类属:督脉
穴。
适应症:主治脑病及相关目、鼻、舌部病症。常用于中风不语癫狂,颈项强痛;咽喉肿,
眩晕,鼻衄。
操作:针尖朝向下颌或喉结方向缓慢刺入0.5~1 寸,不可向上深刺,以免伤脊髓。缓慢
进针,严禁提插和大幅度捻转。
治疗膝痛最好的办法,是请专业医生针灸,非专业人士请勿施针。如果是在家里,可以
通过贺普仁的独穴原理进行辅助治疗或自我保健。
寻找风府穴
风府穴,在后发际正中以上一横指的凹陷中,顺着脖子后面正中间向上摸,到脖子和头
交接的地方有个凹陷的“坑儿”,就是了。《针灸学》说:“正坐,头微前倾,后正中线上,
入后发际上1 寸。”
指按疗法
找到风府穴后,如下图所示,可选用:①用双手中指点按;②用拇指点按。每天点按2
次,每次3~5 分钟。风府穴解风的衙门口——风府风是最普遍的一种自然现象。在长期的摸
索当中,人们发现,在人体当中有很多地方很容易遭受风的袭击,所以在这些地方的名字中
加了一个“风”字,如风府、风池、风门、翳风等等,这些地方基本都是风邪容易藏身之处。
尤其是在北方的春天和冬天,风邪最为猖狂,我们就更要注意保暖。
在这些风穴当中,风府最为重要。风,是指风邪;府,就是过去的衙门口。风府穴就是
统领风穴的衙门。对国家来说,政府的地位尤其重要,而在人体中风府也是这样。当风邪侵
袭人体,风府是首先被攻击的地方。风府是人体督脉上重要的穴道之一。按摩此穴道对于治
疗多种颈部疾病、头部疾病都很有疗效。
4 肩背痛用听宫穴
很多人都得过肩背痛,对肩背痛带来的痛苦深有感触。病人一旦得上了肩背痛,一般都
会出现下面这些症状:(1)肩膀和后背的肌肉酸痛难忍,拉伸不开;(2)脖子僵硬,不能回头看人;(3)肩胛骨疼,出冷汗;
(4)连带着后脊梁疼,腰伸不直。肩背痛一般都是由气血不通、经脉不畅造成的,要
治疗肩背疼痛,就得想办法调顺气血,打通经脉。
在西医看来,肩背痛最常见的原因,是由肩背局部骨或软组织疾病引起的。还有可能是
脏器疾病反射至肩背部,或是其他部位肿瘤转移至肩背部,都会引起肩胛骨疼痛。在中医看
来,病人之所以得了风寒肩背痛,是因为感受了外邪,风寒侵扰了外部肌肤导致的。内伤肩
背痛,则是因为肺气不足、肺气不通、劳力损伤、积热上熏而最后导致的。
中医文献说听宫穴
穴名:听宫穴之名出自《素问》、《灵枢》,别名“多所闻”。
类属:手太阳小肠经穴。
适应症:主治耳部病症。常用于耳鸣,耳聋,耳亭耳;癫、狂、痫。
操作:张口,直刺1.5 寸,不宜深刺。
治疗肩背痛最好的办法是采用专业医生针灸的方法,非专业人士请勿施针。如果不便扎
针,患者自己在家可以通过贺普仁的独穴原理,进行辅助治疗或自我保健寻找听宫穴。听宫
穴就在脸部两侧面耳屏前部,耳珠平行缺口的凹陷里面,耳门穴的稍下方。当我们张开口时
在耳屏前会出现一个凹陷就是听宫穴。《针灸学》说:“耳屏前,下颌骨髁状突的后缘,张口
呈凹陷处。”
指按保健法
取穴时,采用正坐或仰卧、仰靠的姿势,然后用食指按摩听宫穴3~5 分钟,每天1~2
次。
艾灸保健法
艾灸为补法,主要可去除风邪。用艾条温和灸,15~20 分钟,每天1~2 次。对缓解疼痛
有较好疗效。另外,艾灸听宫穴也可以预防听力下降。
听宫穴解
听宫穴的“听宫”,是什么意思呢?听,就是闻声。宫,就是宫殿。这个穴位名字的含
义,是指小肠经体表经脉的气血由本穴内走向体内经脉。另外,穴名的意思还指气血经此穴
流入空洞之处,产生的回声既响又长。
听宫穴是手足少阳与手太阳之会。本穴中的气血物质既有手少阳经耳门穴流来的经水,
又有足少阳经瞳子髎穴流来的经水,所以扎了听宫穴,可以治疗中风、肢体震颤、落枕、肢
端肿胀、耳鸣耳聋等一系列的病。

5 子宫肌瘤灸痞根
子宫肌瘤,又叫子宫平滑肌瘤,是女性生殖器最常见的一种良性肿瘤。一般来说没有什
么特别症状,少数人会有阴道出血,或腹部触按有肿物等压迫症状。按中医的说法,这个病
叫“石瘕”,30 岁以上的妇女更容易得这种病,是妇科多发病。西医又把子宫肌瘤叫做子宫
纤维肌瘤,是子宫的实性、良性肿瘤,女性得这个病,可能与雌激素的刺激有关。
得了子宫肌瘤的女性,一般来说会有这样的症状:(1)子宫逐渐长大,较坚硬,多于下
腹触及肿块,一般无触痛;(2)时感腹痛,月经量多,或带经时间长,或有带下;(3)腰酸痛,
身倦乏力,头晕、心慌、五心烦热;(4)舌淡,脉缓而细弱。
女性一旦发现自己的身体有这些情况出现,千万不要掉以轻心,要赶快到医院去检查确
诊。
中医文献说痞根穴
穴位:痞根穴之名出自《医经入门》,又名“积聚痞块”。
类属:足少阳胆经输穴。八脉交汇穴。
适应症:痞块。
操作:多用艾灸。用针,斜刺0.3~0.8 寸,不宜深刺,宜向脊椎方向斜刺。
子宫肌瘤的家庭保健
子宫肌瘤一旦发病,治疗起来就很麻烦,所以平时就应该多保养、勤观察。真的得了子
宫肌瘤,最好找医生看看。同时可进行家庭的辅助疗法,在家用砭针或艾灸对痞根穴进行保
健。
寻找痞根穴
痞根穴是经外穴。位置在腰部,在第1 腰椎棘突下,旁开5.5 寸用手在腰部可以摸到。
《窦太师秘传》说痞根穴:“背脊中命门穴两旁各四指许。”
艾炙保健法
病人在家采用艾灸疗法灸痞根穴的时候,要采用俯卧的姿势。用艾条温和灸,15~20
分钟,每天1~2 次。
砭石保健法
可找家人帮助,用砭石点按痞根穴,也可以自用砭石点按,每次点按2~3 分钟,每天2
次。
痞根穴解
痞根穴是经外穴。痞,就是痞块的意思,腹内肿大的器官,如肝肿大、脾肿大,都可以
叫痞块。这个穴位有治疗肝脾肿大的作用,有如截断痞块根部的作用,故名痞根。针扎或艾
灸这个穴位,可以治疗痞块、肝脾肿大、疝痛、腰痛、肠炎、咳逆、胃痉挛、胃炎、胃扩张、
肝炎、肝脾肿大、腰肌劳损、肾下垂等病。

...............................................

针灸临证秘法
第一秘
1. 摇头:(即宾努之症)针取屏迫,手法补,穴在长强穴
2. 失音:针孔最。腕上七寸
3. 腰痛:合谷
4. 肢肿:温溜
5. 月水不调:曲池
6. 目视昏昏:灸五里。在臂外侧,当曲池与肩髃连线上,曲池上3寸处
7. 胸中瘀血:巨骨。(在肩上部,当锁骨肩峰端与肩胛冈之间凹陷处,手阳明经与阳跷脉交会穴)
8. 气硕(颓):天鼎。(天鼎穴位于人体的颈外侧部,胸锁乳突肌后缘,当结喉旁,扶突穴与缺盆穴连线中点。)
9. 目痛不闭:大迎(大迎穴位于人体的头部侧面下颌骨部位,嘴唇斜下、下巴骨的凹处)
10. 噎病:乳根
11. 心烦:太乙(在上腹部,当脐中上2寸,距前正中线2寸)。或针强间(属督脉。在头部,当后发际正中直上4寸
(脑户上1.5寸))
12. 舌强:滑肉门(足阳明胃经穴。在上腹部,当脐中上1寸,距前正中线2寸)。或针:中冲(手厥阴心包经穴。在手
中指末节尖端中央。手厥阴心包经的井穴);或针:风府(督脉穴。在项部,当后发际正中直上1寸,枕外隆凸直下,两侧
斜方肌之间的凹陷中)。
13. 心悬:外陵(在下腹部,当脐中下1寸,距前正中线2寸)
14. 吐血不愈:取气冲。(三棱针去血,立愈)位于人体的腹股沟稍上方,当脐中下5寸,距前正中线2寸
15. 喉闭:足上、下廉。即上、下巨虚。(上巨虚在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6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中指)。大肠的
下合穴。)(下巨虚在足阳明胃经穴。在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9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中指)。小肠的下合穴。)
16. 腹坚大:冲阳(乃是足阳明胃经的原穴。在足背最高处,当拇长伸肌腱和趾长伸肌腱之间,足背动脉搏动处)
17. 面目浮肿水病:陷谷(即董氏门金穴)别名陷骨。输(木)穴。在足背,当第2、3跖骨结合部前方凹陷处。
18. 唇裂:厉兑(在足第2趾末节外侧,距趾甲角0.1寸(指寸)。足阳明胃经的井穴)
19. 慢惊风:针隐白(在足大趾末节内侧,距趾甲角0.1寸(指寸)。足太阴脾经的井穴)
20. 黄疸:商丘
21. 癓瘕:地机
22. 四肢强硬:大横
23. 喉中作声:(中风痰厥之症)针天溪
24. 项难回顾:少海
25. 遗尿:少府
26. 阴痛:少府
27. 偏坠:少府
28. 手足麻木:肩贞
29. 半身麻木:列缺、太溪
30. 痔漏:天窗
31. 眼动:颧髎。或承泣
32. 翻胃:胃俞或针上脘
33. 津液少:小肠俞
34. 赤白痢:中旅俞
35. 身热怠惰:阳纲
36. 恶血泄注:殷门
37. 大便坚:浮郄
38. 身战不耐久立:金门
39. 身后侧痛:京骨
40. 阴痒:然谷或蠡沟
41. 手足冷:太溪
42. 经闭:水泉
43. 近视:水泉
44. 腹胀如鼓:复溜
45. 五种水病(心、肝、脾、肺、肾)复溜
46. 吐舌:筑宾
47. 舌纵涎下:阴谷
48. 阴缩:大赫
49. 心恍:通谷
50. 唾多:彧(yù)中
51. 神气不足:郄门
52. 掌中热:中冲
53. 身如火:中冲
54. 口干:关冲
55. 产后血晕:支沟
56. 嗜卧:三阳络,或针腿五里
57. 四肢不欲摇动:三阳络,或针腿五里
58. 肩臂痛不能举:清冷渊
59. 瘿瘤:臑会
60. 风寒吐沫:丝竹空
61. 唇强:耳门
62. 喘息:承灵
63. 吞酸:辄筋
64. 语言不正:日月
65. 四肢不收:日月
66. 百节(肢)酸痛:阳辅
67. 毒犬伤:外丘
68. 各处气伤:足临泣
69. 诸疮毒:窍阴
70. 不孕:灸阴廉
71. 腹肿如鼓:章门,或针水分
72. 难产:关元
73. 一切出血:阴交.或针刺长强
74. 舌缩:廉泉
75. 噎水浆不下:璇玑
76. 房劳:长强
77. 小儿惊悸:身柱
78. 身瘦:至阳
79. 水谷不化:悬枢
80. 舌急不语:哑门
81. 恍惚不乐:陶道
................

詳細看下面連結
http://meeting.colife.org.tw/upload/speech_document/20130916174512557_%E8%B4%BA%E6%99%AE%E4%BB%81%E4%B8%80%E9%92%88%E4%B8%80%E5%BE%97%E6%B2%BB%E7%99%BE%E7%97%85%E7%B2%BE%E8%8F%AF%E6%93%B7%E5%8F%96%EF%BC%88%E6%89%8B%E6%89%93%E7%89%88%EF%BC%89.pdf


【名医堂】一针一得治百病,国医大师贺普仁从医70年秘籍
http://www.wfas.org.cn/lunwen/201504/4092.html

落枕的真正原因是神经损伤

落枕是中医学病名。中医认为落枕的原因是颈部感受到外界的风寒湿邪后,颈部的经络受到痹阻,淤血阻滞于颈部、导致颈部肌肉发硬、疼痛,形成落枕。西医认为落枕的原因是颈部肌肉扭伤。对于落枕的原因众说纷纭,甚至有观点认为落枕是缺钙,看过才知那不过是卖补钙产品的广告而已,其实落枕的真正原因是神经损伤。
   首先让我们来看落枕的起因,落枕起病突然,第一种是入睡前无任何症状,于早晨睡醒后急性发病。第二种是突然在颈部扭伤后当时发病。第一种情况一般认为是睡眠时头颈姿势不当,枕头垫得过高、软硬不当或高低不平而引起的,其实这些都是诱因。而真正的原因是睡眠姿势不当、头颈长时间处于过度偏转的位置,压迫颈部的神经而造成自体压迫性神经损伤。落枕和长时间盘腿而坐诱发的腓总神经损伤、以臂代枕造成的桡神经损伤、长时间托腮造成的尺神经损伤等几种自体压迫性神经损伤属于Seddon分类法第一种神经失用(neuropraxia);即周围神经受到轻微的挫伤或压迫使其部分区域发生传导障碍,神经外观连续性正常。在组织上仅有节段性脱髓鞘,而轴突完整,不发生waller变性。在神经损伤处不出现Tinel征。神经功能恢复时间短至数分钟、数天到数月不等、最长不超过3个月。而第二种颈部扭伤后当时发病的落枕症状是神经牵拉伤或伴随肌肉扭伤。

    落枕为早晨起床后突感颈后部、上背部疼痛不适。伤后一侧颈部肌群紧张僵硬、酸胀疼痛,疼痛严重可放射至肩背上肢及头部。颈部呈强迫斜颈状姿势、头向患侧倾斜,下颌转向健侧。颈部活动受限,向患侧转头时则疼痛加剧。有一种特殊的颈项牵强姿势,转头时,常和身体一同转到。严重时,可波及斜方肌和提肩胛肌等背部肌肉,造成肩背部肌肉痉挛。局部皮肤外观无红肿,但触及患侧肌肉可有紧张、发硬和明显压痛。可在患部摸到因肌肉痉挛而产生的条索状阳性反应物。这些表现都是颈部神经受压轻微损伤产生的症状,我们知道肌肉是靠神经支配的,周围神经损伤后,受损神经支配的所有肌肉出现麻痹、疼痛。损伤严重出现肌肉萎缩,甚至肢体畸形。如正中神经损伤可出现猿手畸形;桡神经损伤可出现腕下垂;尺神经损伤可出现爪形手;腓总神经损伤可出现足下垂等。

 

   颈部的神经丰富,其中脑神经有迷走神经、副神经、舌下神经,脊神经有颈神经8对(C1—C8)。副神经是第11对脑神经,为纯运动神经,其功能主要支配胸锁乳突肌和斜方肌,胸锁乳突肌主要作用是一侧收缩使头转向对侧、两侧收缩使头后仰对侧,斜方肌作用为提肩、降肩或拉肩胛骨向内。副神经损伤表现转头、仰头、抬肩障碍。而1-4颈神经(C1-C4)前支组成颈丛;5-8颈神经(C5-C8)和第一胸神经(L1)前支组成臂丛,

 

   颈丛分支可分为深、浅两组。浅支(皮支)有枕小神经、耳大神经、颈横(皮)神经和锁骨上神经。它们从胸锁乳突肌后缘中点附近穿出,分布到枕部、耳部、颈前区和肩部的皮肤,司理感觉。

落枕的真正原因是神经损伤

 

 

    颈丛深支为肌支及其他神经的交通支,其又分为内侧组和外侧组。内侧组肌支包括:(1)支配舌骨下肌群的颈神经降支(2)到头侧直肌的肌支(3)隔神经。外侧组交通支起自第二颈神经分支的交通支,行抵胸锁乳突肌时与副神经结合。起于第三、四颈神经分支的交通支,经胸锁乳突肌的深面,在副神经的下侧,向外下方走行,经肩胛斜方三角,至斜方肌深侧,与副神经结合,形成斜方肌下从。外侧组肌支至胸锁乳突肌的肌支起自第二颈神经。至斜方肌、肩胛提肌的肌支,起于第三、四颈神经。至中、后斜角肌的肌支,起自第三、四神经。                                                             

 

   颈神经后支形成枕下神经、枕大神经、第3枕神经、颈神经。枕下神经(C1后支)支配头后短肌(头直肌和头斜肌)使头回旋;枕大神经(C2后支)支配颈肌(头下斜肌、头夹肌、头最长肌)及枕部皮肤);第3枕神经(C3后支)支配颈肌(头半棘肌)及枕部皮肤;颈神经(C4-C8后支)支配颈、背部短肌、长肌及皮肤。

   当人们入睡后,因姿势不当长时间压迫颈部神经致使颈部神经受损。肌张力增高,使肌群紧张僵硬;疼痛是周围神经损伤中常见的症状之一,落枕疼痛为局部性疼痛和放射性神经痛。局部性疼痛出现在受损的神经支配区中,常伴有局部压痛。多见于单一的周围神经损伤。落枕疼痛严重时可放射至肩部、背部、上肢及头部,波及斜方肌和提肩胛肌等背部肌肉。因只是压迫性神经损伤,所以局部皮肤外观无红肿。

   颈部扭伤后,如果感到颈部牵痛、头不能自如活动,局部有轻微肿胀,疼痛压痛明显,那么说明是神经牵拉伤合并肌肉拉伤或扭伤。如果局部无肿胀则是单一的神经牵拉伤。如果伴有头昏、精神不好、食欲减退、烦躁不安等全身不适症状,则为颈部的运动神经纤维受损。

   有的人认为颈椎病引起,可反复出现落枕。那为什么这种颈椎病引起的症状会归类于落枕与落枕相互混淆呢?因为这种颈椎病为神经根型颈椎病,是由于颈椎间盘退行性改变或骨质增生的刺激或压迫相应水平的神经根,并出现一系列相应节段的神经根刺激或功能障碍的临床表现,其临床证状以颈肩背部疼痛,上肢及手指的放放射性疼痛、麻木、无力为主。所以认为颈椎病会经常落枕。虽然神经根型颈椎病和落枕是压迫神经引起,但它们是有很大区别的。神经根型颈椎病是压迫神经根,颈部症状视引起根性受压的原因不同可轻重不一,疼痛的范围与受压椎节的脊神经根分布区域相一致。而落枕是自体压迫性神经损伤或神经牵拉伤,颈椎椎间盘没有退行性改变或骨质增生。

   落枕虽然是中医学病名,但中医认为落枕的原因是不正确的,特别是中医治落枕的针灸、按摩、推拿疗法更不能去尝试。在我治愈的患者中很多就是扎针灸损伤神经的,按摩推拿不当会使颈部损伤神经进一步受损,因此很多落枕患者在按摩后症状加重。2013年1月7日有一新闻标题为“颈椎骨折鄞州消费者状告美容院”报道了宁波鄞州的赵女士因为落枕,到熟悉的美容院去做了3小时的肩颈按摩和面部拨筋,第二天发现脖子不能动了。到医院拍片,确诊为“寰枢椎半脱位、齿状突撕脱性骨折”,入院34天。

 

   那么怎样治落枕呢?落枕是轻微的神经损伤,其受损神经有一个自行恢复的过程,轻的几天后会痊愈,可采用热敷的方法来缓解疼痛。如果是超过数周还没有恢复的患者,也可和我联系交流,我会根据不同的症状给你不同的建议。

   “落枕的真正原因是神经损伤”这一观点是我经过多年的研究和实践而来的,在现在任何医学文献中都是没有的,也没有任何人提出和发现,这观点可能多年后会被证实。而写此博文是希望人们对落枕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对落枕患者有一些帮助,避免误入不正确的治疗。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9a98be301017bjz.html

2016年2月6日星期六

原始點療法(柯宗宏)

我們加入原始點療法FB社團的主要目的,相信各位師兄(姐)也是希望藉著原始點的討論、分享,最主要的目的是將 【原始點醫學】發揚光大,造福更多為疾病痛苦的眾生,使我們醫療資源不濫用、浪費!
做一個沒有醫療行為的醫療改革,使我們的健保長期虧損得以改善。
吳恒德 前輩 從事的"天然植物化合物"萃取生產技術與應用近20年是這方面的專家,
對蔘、薑方面也有詳細獨到的論述,對人類內熱源的提升也有相當的貢獻值得我們鼓掌、肯定。
吳恒德 前輩 "體質虛寒"何謂'寒症"?
【原始點醫學】手冊中提到:所有疾病都是 『熱能不足及體傷』造成,都是因『寒』引起, "何謂'寒症"? 以我個人認為,最簡單的解釋就是『熱能不足』,
改善的方法就是補充內外熱源及按推,張醫師鼓勵我們常喝薑湯及溫敷。就是這個道理。
薑為什麼可以作為藥用?
薑之所以可作為藥用,在【原始點醫學】手冊,中藥藥性分類表:生薑、乾薑,藥性屬溫、熱。
而人體疾病的產生大多是因熱能不足及體傷造成,所有的疾病都因寒引起。
因此最簡單的解釋就是藉由寒熱中和改善體質,修復受損組織細胞,使各組織細胞運作正常,才能減輕症狀甚至使症狀消失。
許多專家都只是從實驗室實驗的結果就聲稱,什麼成分就可治療甚麼病。
讀過【原始點醫學】才知道沒有一種藥能治一種病,必須從疾病的『因』著手,善用諸『緣』,(原始點以內熱源、外熱源、按推)為主要方法,借由『緣』使身體改善、修復,『果』症狀才能消失。
【原始點醫學】中藥藥性分類表,是由原始點基金會幫眾多癌症患者試驗分類成:寒、涼、平、溫、熱 五種表格,這真是用心良苦。
原始點將『薑』列為首選之『內熱源』又以小土薑為最佳考量。
要證明薑為什麼可以作為藥用?
最簡單的方法就是試驗,自己本身當白老鼠,有效再分享給他人知道。
為了證實『乾薑』藥性屬熱對人體的幫助,就委託中藥房的朋友幫忙購買瘦小乾薑研磨成乾薑粉,並做人體『內熱源』試驗。
我本身,時常咳嗽,八年前 到醫院檢查,得知肺氣腫。醫院醫師告訴我說:肺部纖維化是無法恢復本來的彈性,要遠離造成肺部傷害的一切汙染源,否則可能活不過五年,當時心情真是盪到谷底。
自從兩年前開始吃薑片、喝薑湯,肺部症狀才稍有舒緩。
半年前看了【原始點醫學】中藥藥性分類表 乾薑藥性屬『熱』,其熱能更勝於藥性屬『溫』的 生薑、薑黃、人蔘。
吃了中藥行購買乾薑研磨成薑粉半年後,由於熱能足夠,體質慢慢改善,居然數十年的鼻子過敏卻不知不覺好轉消失了。而肺氣腫產生不適症狀,也經每天喝薑粉湯就能控制改善。可見真正對人體有幫助是『藥性』,不是『成分』。
另外在皮膚『癢』部分,北市信義區吳興街 有位六十幾歲女士,是我姊姊的鄰居。
背部『癢』了十幾年,經皮膚科治療,擦皮膚藥膏、吃很多偏方也未獲得有效改善,來電話問 用原始點是否有幫助?
【原始點醫學】中提到所有的症狀都是因 『熱能不足及體傷』造成。
我建議用薑粉試看看,喝濃薑
(以薑粉沖泡開水,一次喝一口方式可延長熱能停頓在頭部及胸部時間)
及皮膚癢的地方用薑泥塗抹,並且溫敷及按推產生症狀的原始點。
沒想到一罐300g的薑粉,只用了一半就來電話說上背部皮膚不『癢』了。
有一次自己腳背部因搔癢弄破皮,也經塗抹薑粉使傷口快速癒合。
另有隔壁鄰居,因爬山碰觸不明昆蟲導致皮膚癢,擦拭皮膚藥膏後傷口更為擴散,痛癢難耐,經建議在傷口以薑汁消毒,再塗抹薑粉,傷口快速癒合。這種種都顯示證明原始點的理論正確,沒有一種藥能治一種病,必須從疾病的『因』著手,善用諸『緣』,(原始點以內熱源、外熱源、按推)為主要方法,借由『緣』乾薑粉的熱能對付傷口發炎,(寒熱調和)使身體組織修復改善,『果』症狀才能消失。
由以上實驗證明,張醫師所說的,對寒性體質真正有幫助的是『熱能、藥性』而不是『成分』。以上純屬個人拙見,及自己試驗,因各人體質不盡相同,僅作參考!
至於
吳前輩你發表:多年的研究在"追風琥珀能量精油+竄筋入骨手法"的施作
形成"強大激突熱流瞬間竄入深部肌筋與神經"的效果.......等.
對 重症如:中風後遺症 植物人 半身癱瘓感知神經的恢復,僵直性脊椎炎 帕金森氏症 帶狀泡疹後神經痛.....已有顯見的成果.
既然有好的成果應該有案例可以發表出來,以造福廣大群眾那也是功德一件。
前輩對『薑』如此瞭解,請教一下:當病人『筋』 正處於繃緊狀態時可不可以喝薑?
又喝如此高劑量薑製品而引發如:腦中風、心臟病、便秘、痔瘡、拉肚子、牙齒痛......等.
可有解決方法?總不能拿原始點眾師兄姐的身體,當前輩研究生產『高濃縮薑』的白老鼠吧!
剛參加 【彰化芬園推廣點】 原始點理論課程時,原始點基金會分享張彩香老師用薑治療癌症病患改善良好,與我同期的師姐,就喝濃薑,因原始點理論還不很瞭解,也尚未學手法,喝一段時間引發雙腳痠痛、無力,對原始點還沒信心就到西醫院檢查,也找不出原因,白白住院四天,後來經過原始點志工處理就改善了。
如果當喝薑湯引發各總症狀,以原始點方法:『內、外熱源及按推』都可處理、改善。
那請教前輩你有何對策與方法呢?
小弟只是一個普通高工畢業而已,論學歷、經歷也遠不及你,向你請教也太自不量力,有勞前輩解說,讓原始點師兄姐們開開眼界,以便向你學習!
今天是耶誕節,祝大家耶誕節快樂!身體健康!

https://www.facebook.com/456637834367207/posts/685950904769231

2016年1月18日星期一

如何进行指力和手法的练习

http://zhenjiu.abang.com/od/lxjinzhen/a/jinzhen.htm

1.纸垫练习法:用松软的纸张,折叠成长约8厘米、宽约5厘米,厚约2-3厘米的纸块,用线如“井”字形扎紧,做成纸垫。练针时,左手平执纸垫,右手拇、食、中三指持针柄,使针尖垂直的抵在纸块上,运指力于指尖,刺入纸垫一定深度,右手指均匀的捻转和提插针柄,反复练习。
怎样练针[点击放大]
                   怎样练针 来源:吴学峰

    2.棉团练习法:用棉花压缩做一直径6-7厘米的棉团,用布缝好,练习同纸垫练习法。另外,用纱布做垫也可,练习方法一样。

    3.自身练习法:有了前面一定基础的初学者,便可以开始在自己身体上进行针刺练习了。常用穴位有足三里、合谷、内关、外关、气海等,不过在进行自身练习时一定要先消毒,包括穴位消毒、针身消毒和持针的手指消毒,就是用75%酒精棉球擦一下。

    4.常用的进针手法有四种:一,指切进针法,即用左手拇指、食指尖端按在穴位上,右手持针刺入穴位的方法。此法适宜于短针的进针。二,夹持进针法,即用左手拇食二指捏持消毒干棉球,夹住针身下端,将针尖固定在所刺穴位上,用右手将针刺入的方法。此法适宜于长针的进针。三,舒张进针法,即用左手拇食二指将所刺穴位的皮肤向两侧撑开,使皮肤绷紧而右手刺入的方法。此法用于皮肤松弛部穴位。四,提捏进针法即用左手拇食二指将穴位的皮肤捏起用右手将针刺入的方法。此法用于皮肤表浅部位,如印堂穴。